【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STABLECOINS’ FINANCIAL LOGIC: CONSPIRING A FINANCIAL RESET SHAPED BY HIDDEN AGENDAS

穩定幣的金融邏輯:各懷鬼胎下的金融重塑

STABLECOINS’ FINANCIAL LOGIC: CONSPIRING A FINANCIAL RESET SHAPED BY HIDDEN AGENDAS 穩定幣的金融邏輯:各懷鬼胎下的金融重塑

穩定幣提升支付效率、推動資產代幣化,引導通貨大幅度增加、隱藏不穩定因素;各國各自為政、更難穩固美元霸權。

Text_ 李紹廷 / Michael Lee Photo_istockphoto

年中川普 ( Donald Trump ) 政府通過一系列穩定幣 ( Stablecoins ) 法案,包括落實監管的《天才法案》( Genius Act );6 月上市的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 股價一度上漲 4 倍。8 月香港《穩定幣條例》亦生效,規定凡在香港境內發行、或以港元計價穩定幣須取得香港金管局牌照。隨各國監管展開,穩定幣正式進軍金融領域。本文著重於背後的金融邏輯、機遇與風險,宛如一場沒有煙硝味的金融貨幣戰?

穩定幣優勢與 RWA 代幣化

穩定幣類似儲值或數位悠遊卡,如一比一錨定法幣如美元。因在區塊鍊發行,主要優勢在區塊鍊技術帶來的基礎設施創新。知名管顧 McKinsey 指出,相較傳統支付系統,穩定幣在跨境轉帳具有去第三方、低費用、快速結算、全天候全年無休、全球可及性等優勢。相較現有支付高至 6% 手續費與數天完成跨境轉帳,穩定幣可在數秒內、以低於數美分費用完成結算,且全年無休、沒有國界與資本或外匯管制限制,因此在許多高通膨國家,穩定幣可能會成為交易貨幣首選。
穩定幣也具有智能合約( Smart Contract )與可編程性( Programmability ) 特點。智能合約指不需仰賴第三方機構,雙方合約被寫成區塊鍊代碼;例如資產交易成為程式碼,當滿足預設條件,交易自動觸發,減少人工審批。知名佳士得拍賣集團( Christie's ) 7 月成立加密貨幣房地產交易團隊,標榜交易過程引入法律與加密專家,不依賴銀行或信託,採區塊鍊處理產權移轉。
美國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預估,穩定幣市值 3 年內達 2 兆美元,正是看好「實體世界資產」( Real World Assets, "RWA " )代幣化( Tokenization )創造的穩定幣需求。穩定幣只是區塊鍊支付媒介,鍊上要擴大產品生態系,才能增加穩定幣需求。RWA 代幣化正是將 RWA,如股債、房地產等,透過代幣化—將資產衍生之經濟價值及權利連結至區塊鍊上之代幣—呈現到區塊鍊上進行交易,進而擴大鍊上生態系。目前穩定幣主要用途是交易市值 4 兆美元加密資產,但潛在可代幣化現實資產,如股債、房地產、貴金屬、藝術品等加總超 700 兆,可創造龐大穩定幣需求。
目前代幣化 RWA 規模不足 300 億美元,但許多機構預估,5 年後代幣化資產將超 10 兆美元。許多金融機構摩拳擦掌,如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 BlackRock 推出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私募巨頭 Apollo 試圖代幣化私募基金( Private Equity ),讓小型投資人也可參與。美國新任證監會主席更宣示「Project Crypto 」計畫,未來將推動美國金融市場代幣化。
代幣化優點包括全天候跨境跨時區即時交易結算、促進非流動資產的「流動性」、透過切割( Fractionalization )降低投資門檻(例如將現有一股再進行切割)、可程式化(如自動分配股利)等優點。美國期貨協會指出,衍生性商品的抵押品流動性( Collateral Mobility )為殺手級應用;傳統非現金資產作抵押品,往往需多層中介機構;區塊鍊交易可大幅縮短追繳過程,提升市場結算的穩定性。

對傳統金融影響

穩定幣加區塊鍊革新了交易結算基礎設施,傳統匯款機構如Western Union 過去 5 年股價下跌 6 成。但不變的金融本質仍仰賴傳統鍊下金融,尤其是人所主導的監管、法律等基礎。且透過積極整合區塊鍊,未來傳統金融機構將同時提供鍊上與鍊下混合模式。
Visa 、Mastercard 信用卡機構都提供「零責任」( Zero Liability )保障,未經授權的交易由發卡行承擔;而穩定幣轉帳是不可逆、缺乏保障。Visa 龐大網路效應短期內更難以複製,如支付憑證可在全球 1.5億商家使用。兩大巨頭近期開始導入穩定幣支付,但未來對手更可能是零售巨頭,如Walmart 與Amazon 準備推出穩定幣以節省信用卡手續費。
Goldman Sachs 指出,穩定幣短期對銀行存款衝擊有限,因缺乏利息與存保等優勢。穩定幣禁止支付利息,即使平台以獎勵回饋投資人,發行人仍需保留部分利息維持獲利,使其難以系統性超越銀行。而銀行有存款保險,穩定幣只是一比一多元化儲備承諾,缺乏央行及政府保障。最後,銀行正加速整合區塊鍊,如 J.P.mMorgan 推出「代幣化存款」( Tokenized Deposit ),好處是繼承了存款核心特徵:直接連結資產負債表的銀行存款、享受利息收益,並可能納入存保。銀行更可在必要時取得央行流動性,降低擠兌風險。
傳統交易所關鍵護城河在監管。投資人對公司信心,很大部分來自交易所背書;如審核上市公司業務、財務、治理等。產權轉移也是一道難題,因代幣交易不等於鍊下產權轉移;OECD 研究認為 RWA 代幣化最終可能取決於可信、可靠的中央保管,以保證鍊上與鍊下世界連結。交易所「撮合中心」角色也不可或缺,即使是擁抱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目前成交量近9 成仍集中在幣安( Binance )、Coinbase 等中心化交易所;主因是交易所提供的深度流動性優勢。

穩定幣的不穩定?

穩定幣的風險,主要來自( 1 )貨幣單一性( Singleness )不足,與( 2 )鍊上「虛擬」金融傳染鍊下「實體」金融。國際清算銀行( BIS )認為,穩定幣缺乏存保,加上發行者儲備與信用不一,未來穩定幣可能出現不同價格。
例如規模第一、近 1,600 億美元的 USDT( Tether )尚未實現全面審計,且資料顯示高品質、高流動儲備僅八成,其餘為貴金屬、比特幣與透明度低的其他投資,且其資產/ 淨值比高達 30 倍。Tether 雖有三年過渡期接軌監管,但穩定幣信任完全依賴發行者的資訊透明度;高槓桿與儲備不足,猶如埋下擠兌的不定時炸彈。當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穩定幣將輕易跌破一美元面額。2008 年 Lehman Brothers 次級房貸,引發貨幣市場「破一塊錢面額」的貨幣市場基金系統性危機,最終是政府及聯邦儲備局介入提供保證,市場才恢復信心。部分學者也警告,由於加密產業透過政治獻金取得龐大影響力,法案的政治妥協色彩濃厚;未來監管境外發行商如 Tether 將是一大難題,且據傳 USDT 多數使用者位於境外。如果監管不當,美國可能重回 19 世紀中葉的野貓銀行( Wildcat Banking )時代;當時私部門發行超過 8,000 種以上貨幣,但背後儲備差異巨大,最終破壞金融穩定。
再者,穩定幣立法刺激RWA 代幣化,鍊上影子銀行擴大,可能影響到實體金融市場。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Simon Johnson 指出,天才法案如 2000 年通過的「商品期貨現代化法」( CFMA ),當時打著促進創新口號、將場外( OTC )衍生品排除在監管之外,最終造成 2008 年金融海嘯。代幣化RWA 也可能將風險較高或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偽裝成安全、流動性高,進而鼓勵更高槓桿與更多投機。或者當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大幅波動時,恐慌將連帶影響鍊上的 RWA 資產,進而傳染到鍊下市場。
「天才法案」也可能在無意間,把美國財政穩定與穩定幣綁定。例如 Tether 持有逾 1,300 億美債,為全球第十八大;若市場恐慌贖回,可能引發美債拋售。天才法案要求短期國庫券( T-Bills ) 為儲備,因利率較低、穩定幣發行有利財政部融資,但長期可能造成結構失衡。例如當穩定幣爆發信心危機,短債需求會突然蒸發,美國政府將面臨再融資壓力。

國際金融貨幣戰

穩定幣立法推進,同時限制央行數位貨幣( CBDC )發行,正是川普政府代表的新興加密金融,向央行與商業銀行的傳統權力結構發起挑戰,尤其是創造貨幣與信貸的特權。值得留意的是,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關係企業去年底取得 Tether 5% 股權;後來又有川普家族支持創立 USD1 穩定幣, 背後盟友包括 2023 年有反洗錢( AML )前科而被罰 40 億美元的 「幣安」Binance (及其公司負責人同時被判入獄4個月、別名「 CZ 」的趙長鵬執行長)、與阿布達比主權基金。政策與資本交織,難免引發利益衝突聯想。美國銀行業近期遊說,限制加密交易平台發放利息,雙方仍持續攻防。
穩定幣與 RWA 代幣化,更將吸引全球鍊上資本進入美國。但本地貨幣不穩定的國家,可能面臨美元化( Dollarization )風險。美元穩定幣將侵蝕當地貨幣需求,降低當地貨幣政策效果,並在金融壓力時期加劇資本外流。歐洲央行認為美元穩定幣普及,恐削弱歐元貨幣自主權並推高財政融資成本。歐洲近期展開推動歐元穩定幣,中國也於 8 月初,選擇香港—具普通法基礎、資本自由進出、貨幣錨定美元、又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等優勢,作為穩定幣測試基地。
此外,中國與歐盟同時擁抱私部門穩定幣與公部門 CBDC。後者優勢來自央行發行的法幣、無信用風險、無貨幣單一性隱憂。CBDC 又因只是改變央行負債科目而不影響國債市場,而穩定幣流動對國庫券價格產生壓力。CBDC 主要發行在私鍊,更可滿足反洗錢、KYC、合規要求;中國積極發展數位貨幣,除了擴展人民幣應用,也是避開 SWIFT 銀行清算系統、為去美元化準備。穩定幣不僅是一場對抗傳統金融的金融戰,也是美國向全球發起的貨幣戰。
然而,不論穩定幣或CBDC,都無法改變如風險定價、信用風險評估、信息透明、監管、法律保障等金融本質。SWIFT 管理層認為,銀行仍扮演重要中介,穩定幣是以服務特定族群與應用為主;如境外美元、雙邊貿易、跨境轉帳。未來將呈多元共生,穩定幣、代幣化存款與 CBDC 共存。國際「經合組織」OECD 則認為現有中央交易與結算設施運作完善,RWA 代幣化可能在流動不足、層層中介的市場廣泛採用,如未上市私募。
宏觀來看,美國推動穩定幣法案,背後隱藏著美元弱化趨勢下,吸引全球加入以美元基礎的數位資產體系,最終鞏固美債與美元。不過目前美債已達 36 兆美元,佔 GDP 120% 為二戰後最高。即使穩定幣在 3 年內 達 2 兆美元,也仍是杯水車薪;更何況美國光一年預算赤字就近 2 兆美元。
研究金融危機的知名學者 Kenneth Rogo! 更警告,百年一遇的債務危機並非遙不可及;美國國債高企,若再遇金融危機或疫情,可能將無法量化寬鬆,因市場對其償債能力將動搖。知名投資者 Ray Dalio 預測,若持續放任赤字,美債心臟病將在 3 年左右發作,誤差幅度為 1 至 2 年。債務危機特徵往往是長期積累、逐步惡化,最終在信心斷裂時瞬間爆發。Ernest Hemingway 小說裡有一段生動敘述:「你是怎麼破產的?」「兩種方式,先是慢慢地,然後突然間。」當美債劇震,穩定幣也將突然間成為不穩定幣!?

附錄:穩定幣是甚麼?

穩定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在區塊鍊上發行交易,具數字貨幣便利性,也有接近法幣穩定性;特徵是幣值掛勾較穩定的準備資產。天才法案規定,穩定幣發行者每發行一枚穩定幣,須以一比一等值現金、短天期美債等美元資產擔保;發行方須每月揭露擔保儲備;若發行者破產,持幣者優先清償。另也規定穩定幣不可支付利息,僅屬支付工具,另也受反洗錢( AML )與客戶身份識別( KYC )等規範。
穩定幣目前規模約 2,800 億美元,99% 錨定美元; Tether 與 Circle 發行的 USDT 與 USDC,在穩定幣市佔率各為 64% 與 25%。穩定幣發行公司的收入主要來自利息,以及少數申購、贖回手續費。雖然穩定幣不支付利息,但發行商透過與交易所共生關係,如 Circle 回饋超過一半收入予 Coinbase 等交易所,後者再用獎勵形式回饋穩定幣持有者。
「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泛指基於區塊鍊(Blockchain)技術,使用加密方法記帳與交易的數位貨幣( Digital Currency )。加密貨幣包含比特幣( Bitcoin )、以太幣( Ether )與穩定幣等。規模近 4 兆美元,以比特幣 2.2 兆、以太幣 5,000 億為主流。主流區塊鍊平台有以太坊 ( Ethereum )、BNB Chain、 Solana 與比特幣區塊鍊等。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