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傳遞優質生活美學 - 領略頂級生活的極致品味

TAIWAN SCULPTURE MASTER JU MING

國寶級大師朱銘 用一生雕塑藝

TAIWAN SCULPTURE MASTER JU MING 國寶級大師朱銘 用一生雕塑藝

與雕塑之藝結緣近 70 年的朱銘,一路從不愛讀書的鄉下孩子,到成為在國際藝壇大放異彩的一代大師,他不僅以堅毅又勇於挑戰的傳奇人生,雕塑藝術,更以大量的經典作品,傳承不朽的創作精神。

Text_LiliasLee Photo_ 本文圖像經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授權使用

從展現台灣草根生命力和廟宇文化的《鄉土系列》,到詮釋動靜氣韻、凝聚天地陰陽之力的《太極系列》,再到描繪倫理情感、人生百態的《人間系列》,創作出無數經典作品的台灣國寶級藝術大師-朱銘,不僅終其一生傾情創作,勇於嘗試、勇於突破的他,更隨著內心的體悟,創作出不斷昇華的藝術境界。多年來,創作熱情未曾稍減的朱銘,也一 再以驚艷國際的雕塑藝術,讓世界看見台灣,看見台灣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

從傳統木雕到現代雕塑藝術

1938 年出生於苗栗通霄的朱銘,15 歲時因鎮上慈惠宮找來雕刻師李金川操刀翻 修,於是在父親的建議下,年少的朱銘開始師從李金川,學習木雕和繪畫,在歷經三年又四個月的修業後,已可獨當一面的朱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開始以木雕為業,並持續在工作中磨練更 加純熟、厚實的雕刻技藝。 多年後,渴望探尋藝術創作之路的朱銘,為了突破傳統木雕技藝的侷限,因此在 1968 年時投入雕塑大師楊英風的門下,開始學習現代雕塑藝術。在楊英風的指導下,朱銘不僅認識了藝術生命的本質,並且掌握了融合傳統木雕和現代雕塑的創作精神。而本名朱川泰的他, 也因恩師的賜名,改名為朱銘。經過數年的沉潛淬鍊,在 1976 年,朱銘透過恩師楊英風的推薦,在台灣國立歷史博物 館舉辦了首次個展,並以一系列富含台灣鄉土生命力的雕塑作品,獲得廣大的迴響。大獲好評的《鄉土系列》,也讓他日後被譽為 1970 年代台灣鄉土運動的代表人物。

藉由《鄉土系列》在國內藝術界展露頭 角的朱銘,隔年隨即帶著從寫實轉為抽象的《太極系列》,前往日本展覽。包含朱銘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單鞭下勢」, 也在日本展覽之列,隨後「單鞭下勢」 亦被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典藏。一鳴驚人的《太極系列》,不僅以抽象手法展現動靜之間的氣韻流轉,並且以寫意的刀法,賦予作品混然天成、形神兼備的生命。而創作《太極系列》的因緣, 則是因為楊英風建議身體孱弱的朱銘修習太極,以此強身。後來朱銘不僅逐漸從修練太極的過程中,獲得修養身心的益處,並且涵養出將太極的「套路」和「內 在精神」做為創作元素的想法。

「單鞭下勢」是《太極系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帶有蓄力動起的力量感, 展現出恢弘穩重又流動自如的氣勢。
「單鞭下勢」是《太極系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帶有蓄力動起的力量感, 展現出恢弘穩重又流動自如的氣勢。

推開國際藝術的窄門

在進入現代藝術創作領域後,勇於嘗試和挑戰的朱銘,也開始運用木頭、銅、 不鏽鋼、保麗龍、陶土等多元素材,進行多樣的雕塑和裝置藝術創作。而 1980 年代則是朱銘全力發展創作的重要時期, 這段時間他除了持續深化《太極系列》, 同時也開始了《人間系列》的創作,並且越發以他獨樹一幟的雕塑藝術語彙, 在作品中挹注撼動觀者感知的精神體悟。 一心希望將自己的作品推向國際的朱銘, 在 1980 年時來到紐約,從零開始,花了數個月的時間,一邊看展、汲取創作養分,一邊尋求在美國藝術界立足的方法。 終於在 1981 年,朱銘順利在漢查森藝廊 ( Max Hutchinson Gallery )舉行了首場美國個展,成功吸引了國際藝壇的關注。 此後,他亦曾多次重回紐約舉行展覽。 而朱銘在 1983 年所創作的「掰開太極」,便是以將木頭掰開的氣勢,詮釋出他遠赴美國,不斷挑戰與思索的堅持和毅力。

在 1991 年前進歐洲藝壇的朱銘,不僅陸續在英國、法國、盧森堡、比利時、德國等地舉行展覽,在 1997 年時,朱銘更 成為首位在法國巴黎梵登廣場 ( Place Vendôme ) 舉辦展覽的華人雕刻藝術家。 此時,朱銘的《人間系列》也越發受到關注。《人間系列》除了含藏著對於眾生百態的關懷,並且藉由更加多元的媒材和手法,以簡潔的半具象雕塑,在作 品中敘述著人間的溫暖情感。英國著名藝術評論家 Ian Findlay 便曾表示,「《人間系列》的出現,意味著朱銘藝術觸覺與技巧更上層樓,此藝術昇華實在讓人讚歎不已。」

1999 年,朱銘投注一生積蓄打造、被視 為他此生最大創作的「朱銘美術館」, 正式在新北市金山開幕。這座全台最大的戶外美術館,不僅展示包含《太極系列》、《人間系列》等諸多作品,並且以徜徉在山林天地間的雕塑展和藝文活動, 致力於帶動台灣的雕塑藝術發展。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