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ITAGE】传递优质生活美学 - 领略顶级生活的极致品味

TAIWAN SCULPTURE MASTER JU MING

国宝级大师朱铭 用一生雕塑艺

TAIWAN SCULPTURE MASTER JU MING 国宝级大师朱铭 用一生雕塑艺

与雕塑之艺结缘近 70 年的朱铭,一路从不爱读书的乡下孩子,到成为在国际艺坛大放异彩的一代大师,他不仅以坚毅又勇于挑战的传奇人生,雕塑艺术,更以大量的经典作品,传承不朽的创作精神。

Text_LiliasLee Photo_ 本文圖像經財團法人朱銘文教基金會授權使用

从展现台湾草根生命力和庙宇文化的《乡土系列》,到诠释动静气韵、凝聚天地阴阳之力的《太极系列》,再到描绘伦理情感、人生百态的《人间系列》,创作出无数经典作品的台湾国宝级艺术大师-朱铭,不仅终其一生倾情创作,勇于尝试、勇于突破的他,更随着内心的体悟,创作出不断升华的艺术境界。多年来,创作热情未曾稍减的朱铭,也一 再以惊艳国际的雕塑艺术,让世界看见台湾,看见台湾源源不绝的创作能量。

从传统木雕到现代雕塑艺术

1938 年出生于苗栗通霄的朱铭,15 岁时因镇上慈惠宫找来雕刻师李金川操刀翻修,于是在父亲的建议下,年少的朱铭开始师从李金川,学习木雕和绘画,在历经三年又四个月的修业后,已可独当一面的朱铭,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以木雕为业,并持续在工作中磨练更加纯熟、厚实的雕刻技艺。多年后,渴望探寻艺术创作之路的朱 铭,为了突破传统木雕技艺的局限,因此在 1968 年时投入雕塑大师杨英风的门下,开始学习现代雕塑艺术。在杨英风的指导下,朱铭不仅认识了艺术生命的 本质,并且掌握了融合传统木雕和现代雕塑的创作精神。而本名朱川泰的他, 也因恩师的赐名,改名为朱铭。经过数年的沉潜淬链,在 1976 年,朱铭透过恩 师杨英风的推荐,在台湾国立历史博物 馆举办了首次个展,并以一系列富含台湾乡土生命力的雕塑作品,获得广大的回响。大获好评的《乡土系列》,也让他日后被誉为 1970 年代台湾乡土运动的代表人物。

藉由《乡土系列》在国内艺术界展露头 角的朱铭,隔年随即带着从写实转为抽象的《太极系列》,前往日本展览。包含朱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单鞭下势」, 也在日本展览之列,随后「单鞭下势」 亦被日本箱根雕刻之森美术馆典藏。一鸣惊人的《太极系列》,不仅以抽象手法展现动静之间的气韵流转,并且以写意的刀法,赋予作品混然天成、形神兼备的生命。而创作《太极系列》的因缘, 则是因为杨英风建议身体孱弱的朱铭修习太极,以此强身。后来朱铭不仅逐渐从修练太极的过程中,获得修养身心的益处,并且涵养出将太极的「套路」和「内 在精神」做为创作元素的想法。

「单鞭下势」是《太极系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带有蓄力动起的力量感, 展现出恢弘稳重又流动自如的气势。
「单鞭下势」是《太极系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带有蓄力动起的力量感, 展现出恢弘稳重又流动自如的气势。

推开国际艺术的窄门

在进入现代艺术创作领域后,勇于尝试和挑战的朱铭,也开始运用木头、铜、 不锈钢、保丽龙、陶土等多元素材,进行多样的雕塑和装置艺术创作。而 1980 年代则是朱铭全力发展创作的重要时期, 这段时间他除了持续深化《太极系列》, 同时也开始了《人间系列》的创作,并且越发以他独树一帜的雕塑艺术语汇, 在作品中挹注撼动观者感知的精神体悟。一心希望将自己的作品推向国际的朱铭,在 1980 年时来到纽约,从零开始,花了数个月的时间,一边看展、汲取创作养分,一边寻求在美国艺术界立足的方法。终于在 1981 年,朱铭顺利在汉查森艺廊 ( Max Hutchinson Gallery )举行了首场美国个展,成功吸引了国际艺坛的关注。此后,他亦曾多次重回纽约举行展览。而朱铭在 1983 年所创作的「掰开太极」,便是以将木头掰开的气势,诠释出他远赴美国,不断挑战与思索的坚持和毅力。

在 1991 年前进欧洲艺坛的朱铭,不仅陆续在英国、法国、卢森堡、比利时、德国等地举行展览,在 1997 年时,朱铭更成为首位在法国巴黎梵登广场 ( Place Vendôme ) 举办展览的华人雕刻艺术家。此时,朱铭的《人间系列》也越发受到 关注。 《人间系列》除了含藏着对于众生百态的关怀,并且藉由更加多元的媒材和手法,以简洁的半具象雕塑,在作 品中叙述着人间的温暖情感。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 Ian Findlay 便曾表示,「《人间系列》的出现,意味着朱铭艺术触觉与技巧更上层楼,此艺术升华实在让人赞叹不已。」

1999 年,朱铭投注一生积蓄打造、被视 为他此生最大创作的「朱铭美术馆」, 正式在新北市金山开幕。这座全台最大的户外美术馆,不仅展示包含《太极系 列》、《人间系列》等诸多作品,并且以徜徉在山林天地间的雕塑展和艺文活动, 致力于带动台湾的雕塑艺术发展。

Related Articl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