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规划」与「高效人流」为核心概念,赢得桃园国际机场第三航厦国际设计竞赛的 RSHP 建筑事务所,汲取其以往大型机场的设计经验,将伦敦希思罗机场五号航厦单跨结构优势,与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第四航厦流线型室内空间的温馨和人性化特质融合,创造出一座灵活、多变且充满生命力的航空建筑,未来可因应不同营运需求而调整配置,同时维持空间完整与旅客体验品质。
受台湾雄伟山脉及环海岛屿地形的启发,RSHP 携手工程顾问公司 Arup、台湾世曦工程顾问及宗迈建筑师事务所共同打造的全新第三航厦,采用波浪形钢构屋顶象征飞行和机翼的律动,最大无柱跨度达 72 公尺,创造出辽阔通透的空间。室内设置一个云状天花板,将光线柔和地散射于整个空间,同时形塑出一系列宏伟而私密的空间,能因应不同活动需求而灵活调整,并随时间推移而转换。
航厦设计突破传统格局,颠覆既有「出境在上、入境在下」的标准配置,以旅客动线为优先考量,进行上下楼层对调,搭配直觉式导引系统与清晰视觉标识,大幅缩短转机时间至仅 40 分钟,成为亚太地区效率最高的航空枢纽之一。永续策略则体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航厦南北立面设有大面积绿墙,具备隔热、吸音与减碳功能;屋顶铺设太阳能板,朝 LEED 金级认证目标迈进。同时导入最先进的数位建模技术与3D 模拟流程,分析旅客动线、调控人流压力,进一步优化整体营运效率。
预计将来启用后,第三航厦每年可容纳 4,500 万名旅客,不仅提升台湾的航空竞争力,更提供融合购物、文化与艺术的多元体验。从起伏屋顶到绿能构造,从流线动线到智慧系统,第三航厦正以一种融合自然美学与建筑科技的语言,向世界讲述台湾的山海地景与文化自信,重新定义亚洲下一代国际空港的想像边界。